2-3歲大幼兒 作者: 廖華芳
2-3歲大幼兒之知覺動作發展能力在粗大動作方面為可以走的很好、有快步跑的動作,雙腳同時離地、會雙腳離地跳,並往前跳、墊腳尖站及走、騎三輪車、不扶欄杆,一腳或二腳一階上樓梯(3歲)、開始有接球、過肩丟球動作(3歲)。在精細動作方面為可以疊更多的積木、開始可畫出圓形、會穿珠珠、扣大鈕釦、穿脫套頭襯衫、開始學習用剪刀。在認知方面為有形狀配對與指認、觀察圖片及周遭發生的一些事情。
2-3歲大幼兒其誘導方式為鼓勵他跳躍及墊腳尖遊戲,練習跳房子,握手單腳跳可以隨著音樂擺動,騎腳踏車、跳,或利用遊樂場的玩具,如盪鞦韆、蹺蹺板、溜滑梯等等;可給更多的積木做出結構夠複雜的造型;準備紙張畫圖 用具讓孩子去練習;讓他自己穿脫衣服、協助下參與洗澡活動;讓他自己練習剪紙的一些遊戲;讓他自己去做一些勞作;在輔導方面可鼓勵孩子觀察一些事務;鼓勵他畫出熟悉的物體;讓他玩一些各種形狀方塊的形狀板、配對的遊戲。
sharon研究小間
2010七月-2011七月論文寫作資料區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2~3歲寶寶的大小肌肉
小魚兒 得心應手媽媽
2~3歲階段~強健大、小肌肉遊戲
發表時間:09/06/21, 16:24
接連兩期我們為您介紹了0~1歲、1~2歲幼兒的大、小肌肉遊戲,家中有2~3歲孩子的爸比媽咪,是否迫不及待想知道,有哪些遊戲是適合您家大寶寶玩的呢?掌握好安全原則、活動活動手腳,想強健孩子的大、小肌肉發展,一點都不難!
Check!2~3歲寶寶的大小肌肉
當小朋友1歲左右開始獨立行走時,站立及步行平衡能力便不斷發展及提升,至3歲左右,當平衡能力已達相當不錯時,一連串的大肌肉技能,例如:跑、踢、跳、拋、接,便開始發展,正由於平衡能力不斷地成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較不容易跌倒。
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專任職能治療師李依齡表示,在小肌肉發展方面,2~3歲的幼兒,雙手已能協調活動(如:一手扶著罐子,另一手打開/扭開瓶蓋),且手指也較靈巧,能用手指點畫(如:手印畫、搓黏土);此外,這階段的幼兒也已開始進行假想遊戲(如:扮家家酒),手腕活動亦趨靈活,因此簡單的拼拼圖、積木堆疊,都很適合該發展年齡的小朋友。而這些小肌肉能力,是孩子未來書寫、工具使用(筷子、剪刀)能力的前備技巧。
從生活中找機會 訓練孩子發展
想促進孩子大肌肉的發展,家長平時可提供他一個較大且安全的環境活動,例如:公園的草坪;房間地板;利用大球讓小朋友推、拉、丟,或是趴在上面;也可拿小球讓小朋友丟擲或是踢;此外,爸比媽咪可利用家裡的樓梯,設計簡單的遊戲內容,讓小朋友在自然的環境下練習;再者,適齡的腳踏車、滑板車等,都是可利用的資源。
而在小肌肉發展方面,李依齡表示,平常日常生活中見得到的物品,都可用來提供孩子遊戲,例如:瓶瓶罐罐、湯匙、空盒子;另外,家長平時更可給孩子整理自己玩具的機會,以達到規矩的訓練與肌肉發展的練習。
Here we go~大肌肉遊戲
Game1擲骰子
優點:訓練上肢、肩膀的力量,以及拋、接的動作技巧。
Game2小小郵差
優點:強化孩子腳的力量,透過爬樓梯的過程,可增加其空間區辨與眼睛對深度判別之能力。
Game3玩具列車
優點:訓練全身的動作技巧。
Game4踢踢樂
優點:增加眼腳協調的能力及堆疊空間概念。
Game5小投手
優點:可增強空間概念,與促進孩子的手眼協調,並訓練其上肢力量。
Game6小牛仔
優點:活動下肢、訓練孩子單腳站立的能力。
Try it now~小肌肉遊戲
Game1黏土畫
優點:增加手指靈活度,以及手指尖的力量,幫助孩子日後握筆、拿筷子與學習使用剪刀。
Game2動手剝荔枝〈橘子〉
優點:增加手指靈活度,及手指尖的力量,還可增強孩子感覺區辨能力,幫助其日後握筆、拿筷子與學習使用剪刀,並學習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Game3吹霧畫
優點:增加手指靈活度、賦予孩子想像能力,並幫助其全面性發展。
Game4做項鍊
優點:有助於雙手協調、加強孩子的顏色與組合概念。
Game5音樂沙鈴
優點:學習區辨聲音,並賦予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
Game6水果拼圖
優點:強化空間概念,包括上、下、左、右位置的對應概念。
2~3歲階段~強健大、小肌肉遊戲
發表時間:09/06/21, 16:24
接連兩期我們為您介紹了0~1歲、1~2歲幼兒的大、小肌肉遊戲,家中有2~3歲孩子的爸比媽咪,是否迫不及待想知道,有哪些遊戲是適合您家大寶寶玩的呢?掌握好安全原則、活動活動手腳,想強健孩子的大、小肌肉發展,一點都不難!
Check!2~3歲寶寶的大小肌肉
當小朋友1歲左右開始獨立行走時,站立及步行平衡能力便不斷發展及提升,至3歲左右,當平衡能力已達相當不錯時,一連串的大肌肉技能,例如:跑、踢、跳、拋、接,便開始發展,正由於平衡能力不斷地成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較不容易跌倒。
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專任職能治療師李依齡表示,在小肌肉發展方面,2~3歲的幼兒,雙手已能協調活動(如:一手扶著罐子,另一手打開/扭開瓶蓋),且手指也較靈巧,能用手指點畫(如:手印畫、搓黏土);此外,這階段的幼兒也已開始進行假想遊戲(如:扮家家酒),手腕活動亦趨靈活,因此簡單的拼拼圖、積木堆疊,都很適合該發展年齡的小朋友。而這些小肌肉能力,是孩子未來書寫、工具使用(筷子、剪刀)能力的前備技巧。
從生活中找機會 訓練孩子發展
想促進孩子大肌肉的發展,家長平時可提供他一個較大且安全的環境活動,例如:公園的草坪;房間地板;利用大球讓小朋友推、拉、丟,或是趴在上面;也可拿小球讓小朋友丟擲或是踢;此外,爸比媽咪可利用家裡的樓梯,設計簡單的遊戲內容,讓小朋友在自然的環境下練習;再者,適齡的腳踏車、滑板車等,都是可利用的資源。
而在小肌肉發展方面,李依齡表示,平常日常生活中見得到的物品,都可用來提供孩子遊戲,例如:瓶瓶罐罐、湯匙、空盒子;另外,家長平時更可給孩子整理自己玩具的機會,以達到規矩的訓練與肌肉發展的練習。
Here we go~大肌肉遊戲
Game1擲骰子
優點:訓練上肢、肩膀的力量,以及拋、接的動作技巧。
Game2小小郵差
優點:強化孩子腳的力量,透過爬樓梯的過程,可增加其空間區辨與眼睛對深度判別之能力。
Game3玩具列車
優點:訓練全身的動作技巧。
Game4踢踢樂
優點:增加眼腳協調的能力及堆疊空間概念。
Game5小投手
優點:可增強空間概念,與促進孩子的手眼協調,並訓練其上肢力量。
Game6小牛仔
優點:活動下肢、訓練孩子單腳站立的能力。
Try it now~小肌肉遊戲
Game1黏土畫
優點:增加手指靈活度,以及手指尖的力量,幫助孩子日後握筆、拿筷子與學習使用剪刀。
Game2動手剝荔枝〈橘子〉
優點:增加手指靈活度,及手指尖的力量,還可增強孩子感覺區辨能力,幫助其日後握筆、拿筷子與學習使用剪刀,並學習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Game3吹霧畫
優點:增加手指靈活度、賦予孩子想像能力,並幫助其全面性發展。
Game4做項鍊
優點:有助於雙手協調、加強孩子的顏色與組合概念。
Game5音樂沙鈴
優點:學習區辨聲音,並賦予孩子想像力與創造力。
Game6水果拼圖
優點:強化空間概念,包括上、下、左、右位置的對應概念。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李玲玉 (2009)。運用現代科技發展幼兒創造力及提昇肢體動作之行動研究。
李玲玉 (2009)。運用現代科技發展幼兒創造力及提昇肢體動作之行動研究。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7 (2),1-40,ISSN:1684-6443。
運用現代科技發展幼兒創造力及提昇肢體動作之行動研究
李玲玉
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中文摘要
隨著社會的變遷,科技與生活在當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科技和教育的整合也勢必成為將來教育的新取向,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夠突破與更新現有的學習工具,運用現代科技發展幼兒創造力及提昇其肢體動作。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的個案研究方式,選取四名(兩男兩女)年齡介於5歲至6歲的幼兒為研究對象。每週實施二次教學,每次課程進行約30至40分鐘,為期三個月,共計20次教學,除了以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Thinking Creatively in Action and Movement,TCAM)做為前後測量表,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裡進行觀察,並以半結構式課程觀察記錄、軼事紀錄與家長訪談紀錄為主要之資料分析來源。
研究結果顯示,在課程中加入聲音光束 (Soundbeam) 及其週邊相關之科技設備技術能夠有效地幫助幼兒之創造力發展,尤其是加入影像結合聲音的活動後,幼兒在感應器前揮動肢體不僅能夠發出不同的音效亦可改變其影像畫面,對於動態影像與聲音變化的吸引力,大大地提升幼兒之學習動機,不斷地嘗試創造出不同的音效及影像效果,因此本研究在啟發幼兒之創造能力方面有其正向效果。
關鍵字:幼兒、現代科技、創造力、肢體動作、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7 (2),1-40,ISSN:1684-6443。
運用現代科技發展幼兒創造力及提昇肢體動作之行動研究
李玲玉
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中文摘要
隨著社會的變遷,科技與生活在當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科技和教育的整合也勢必成為將來教育的新取向,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夠突破與更新現有的學習工具,運用現代科技發展幼兒創造力及提昇其肢體動作。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的個案研究方式,選取四名(兩男兩女)年齡介於5歲至6歲的幼兒為研究對象。每週實施二次教學,每次課程進行約30至40分鐘,為期三個月,共計20次教學,除了以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Thinking Creatively in Action and Movement,TCAM)做為前後測量表,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裡進行觀察,並以半結構式課程觀察記錄、軼事紀錄與家長訪談紀錄為主要之資料分析來源。
研究結果顯示,在課程中加入聲音光束 (Soundbeam) 及其週邊相關之科技設備技術能夠有效地幫助幼兒之創造力發展,尤其是加入影像結合聲音的活動後,幼兒在感應器前揮動肢體不僅能夠發出不同的音效亦可改變其影像畫面,對於動態影像與聲音變化的吸引力,大大地提升幼兒之學習動機,不斷地嘗試創造出不同的音效及影像效果,因此本研究在啟發幼兒之創造能力方面有其正向效果。
關鍵字:幼兒、現代科技、創造力、肢體動作、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賴慧玲﹝2008﹞。學前幼兒媒體素養教學手冊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
賴慧玲﹝2008﹞。學前幼兒媒體素養教學手冊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研發我國大班幼兒媒體素養教育教師教學手冊,以做為未來實施媒體素養教育課程之參考方向。藉由實際事件的舉例與可試行的教學活動解說,期望幼教老師在讀完教學手冊後,能瞭解幼兒媒體素養教育的意涵與重要性,並且依照個人教學需求進行幼兒媒體素養相關概念的引導活動。本手冊發展歷程首先整理台灣、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國家幼兒階段的媒體素養學習內涵、訪談幼稚園教師以瞭解幼兒媒體經驗、教師感知媒體素養之現況,再根據文獻與訪談的分析結果撰寫手冊,初稿完成後分別以問卷與訪談的方式針對手冊內容進行專家評鑑,整體發現手冊初稿的設計,尤其是教學活動範例的部分,皆較適用於已經具備或熟稔媒體素養知能的幼教老師,對一般不具備傳播教育背景與未曾涉獵相關概念的老師來說使用性較低,最後根據修改建議完成修訂版手冊內容,主要以現場問題為導向,來說明與媒體素養可以連結的部分與可參考的活動及提問方式,涵蓋「閱聽人」、「媒體再現」與「媒體文本」三個面向的學習活動,此外更強調的是讓教師明瞭遇到哪些機會點可以進行媒體素養教育與需掌握的要領(詳見第四章第四節)。在手冊研發歷程中同時探討幼稚園教師感知幼兒使用媒體的情況、師生一同使用媒體的狀況、幼師對媒體素養理解狀況與態度。結果發現教師即使進行的教學內容有部分會談論到與媒體內容有關的議題,也鮮少涉及媒體素養的核心概念與面向,再則是如果要針對媒體訊息內容討論必是與原先課程主題極為相關,或是此訊息對幼兒產生不當的影響需要進行全班性的解說與勸導。而雖然教師多贊成可以在幼稚園進行媒體素養教學,但是包括教師本身的認知與態度、幼兒的能力與發展,還有家庭的配合都是需詳加考量的部分。最後根據本研究所探討的內容、研究結論與限制,提出研究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媒體素養推動機構、師資培育機構、幼稚園與教師、家長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研發我國大班幼兒媒體素養教育教師教學手冊,以做為未來實施媒體素養教育課程之參考方向。藉由實際事件的舉例與可試行的教學活動解說,期望幼教老師在讀完教學手冊後,能瞭解幼兒媒體素養教育的意涵與重要性,並且依照個人教學需求進行幼兒媒體素養相關概念的引導活動。本手冊發展歷程首先整理台灣、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國家幼兒階段的媒體素養學習內涵、訪談幼稚園教師以瞭解幼兒媒體經驗、教師感知媒體素養之現況,再根據文獻與訪談的分析結果撰寫手冊,初稿完成後分別以問卷與訪談的方式針對手冊內容進行專家評鑑,整體發現手冊初稿的設計,尤其是教學活動範例的部分,皆較適用於已經具備或熟稔媒體素養知能的幼教老師,對一般不具備傳播教育背景與未曾涉獵相關概念的老師來說使用性較低,最後根據修改建議完成修訂版手冊內容,主要以現場問題為導向,來說明與媒體素養可以連結的部分與可參考的活動及提問方式,涵蓋「閱聽人」、「媒體再現」與「媒體文本」三個面向的學習活動,此外更強調的是讓教師明瞭遇到哪些機會點可以進行媒體素養教育與需掌握的要領(詳見第四章第四節)。在手冊研發歷程中同時探討幼稚園教師感知幼兒使用媒體的情況、師生一同使用媒體的狀況、幼師對媒體素養理解狀況與態度。結果發現教師即使進行的教學內容有部分會談論到與媒體內容有關的議題,也鮮少涉及媒體素養的核心概念與面向,再則是如果要針對媒體訊息內容討論必是與原先課程主題極為相關,或是此訊息對幼兒產生不當的影響需要進行全班性的解說與勸導。而雖然教師多贊成可以在幼稚園進行媒體素養教學,但是包括教師本身的認知與態度、幼兒的能力與發展,還有家庭的配合都是需詳加考量的部分。最後根據本研究所探討的內容、研究結論與限制,提出研究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媒體素養推動機構、師資培育機構、幼稚園與教師、家長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訂閱:
文章 (Atom)